国内在线配资明确将已经在体制内任职的低级官员排除在选拔范围之外
公元605年正月,正值新春佳节之际,刚刚登上帝位不足半年的隋炀帝杨广,正式告别了父亲隋文帝杨坚开创的开皇之治时代,开启了自己大业年号的统治纪元。这位雄心勃勃的新君甫一即位,便展现出了与其父截然不同的执政风格,迫不及待地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
在诸多新政中,人才选拔制度的变革尤为引人注目。据《隋书·炀帝本纪》详细记载,就在大业元年正月和七月这两个关键时间节点,杨广连续颁布两道重要诏书,要求各地方官员必须加快从民间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官僚体系。诏书中特别强调要注重发掘那些德行纯备、文才秀美的寒门士子。与此同时,杨广还下令恢复在文帝时期被裁撤的官办学校体系,命令这些重新设立的学府要严加训导,速成其器,为国家培养急需的治理人才。
展开剩余78%此后数年,杨广对人才选拔的关注丝毫未减。大业三年(607年)和大业五年(609年),他又先后两次下诏,进一步完善考试选拔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杨广特别规定:其见任九品已上官者,不在举送之限,明确将已经在体制内任职的低级官员排除在选拔范围之外。短短五年间四次下诏求才,且刻意避开现有官僚体系,这种急迫而又特殊的用人政策,充分暴露出杨广迫切需要一批与隋朝统治上层、特别是关陇贵族集团没有太多利益瓜葛的新生力量。
这种看似开明的用人政策背后,实则隐藏着深刻的政治危机。当时隋朝并非真的无人可用,作为国家统治核心的关陇贵族集团完全有能力为朝廷输送大量人才。但问题在于,杨广登基之时,皇室与关陇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到相当危险的程度。这种紧张关系迫使杨广不得不另辟蹊径,试图通过引入新的政治力量来制衡甚至取代传统的贵族势力。
令人费解的是,大业元年时的杨广刚刚即位,那些后来引发关陇贵族强烈不满的重大工程和军事行动都尚未展开,为何双方关系就已如此紧张?这个问题的根源需要追溯到隋朝开国时期。公元581年,杨坚以权臣身份接受北周静帝宇文阐的禅让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作为关陇贵族中并非最显赫的家族,杨坚的称帝本就难以服众。加之其得位方式不够光明正大,更让许多与北周皇室关系密切的关陇贵族心怀不满。
以唐高祖李渊之妻窦氏为例,这位生长于北周皇宫的贵族女子在听闻杨坚篡位时,曾悲愤地表示:恨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这种情绪在当时关陇贵族中颇具代表性。隋朝虽然取代了北周,但统治基础并未发生本质变化,杨坚父子始终面临着来自贵族集团的潜在威胁。
隋文帝在位期间,通过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等措施,确实使国家实力大幅提升。但这些成就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削弱贵族特权实现的。例如,隋朝官方掌控的户口从400余万户激增至900多万户,其中相当部分来自清查贵族隐匿的人口。国家粮仓的巨额储备,也意味着贵族集团获取的经济利益相应减少。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使得关陇贵族对杨氏皇室的敌意与日俱增。
这种矛盾在文帝晚年的储位之争中达到高潮。最初得到多数关陇贵族支持的太子杨勇被废,而与南方士族关系密切的杨广最终胜出,这进一步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杨广即位后,不仅延续了其父对关陇贵族的压制政策,还大量任用南方士人,并借故诛杀了不少贵族重臣。这种刻意削弱传统贵族势力的做法,最终激起了强烈反弹。
由此可见,杨广频繁下诏选拔寒门士子入仕的做法,本质上是一场政治博弈。他试图打破关陇贵族垄断官僚体系的努力,虽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却严重动摇了隋朝的统治根基。当后来大运河、远征高句丽等举措消耗国力时,失去既得利益的关陇贵族再难保持忠诚,最终掀起了反抗浪潮,导致隋朝的迅速覆灭。这段历史深刻揭示了古代王朝在权力再分配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危险性。
发布于:天津市天成配资-平台杠杆炒股-股票配资开户-配资中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